一個藝術傢最讓人著迷的地方,是他常常讓你結舌驚艷。這種驚艷可以是天馬行空的作品,可以是打破世俗的行為,可以是極度分裂的性格,也可以是跨度十足的人生。
巧合的是,這些描述,皇後樂隊的主唱Freddie Mercury完全擁有。
怎麼評價Freddie Mercury這個人呢?
他不帥,尤其是牙齒的突出,讓他有瞭“牙叔”這個稱號;
他身材很好,一雙大長腿配合緊身牛仔褲,讓歌迷常常誇他“風騷”。
他嗑藥,杯酒不離,在事業巔峰期日夜笙歌舞會;
他執著,在發現身患艾滋病之後,依然在巡演裡高唱冠軍歌。
他浪蕩,盛產各種同性緋聞,甚至夜夜更換枕邊人;
他長情,面對傷害最深的女友瑪莉,他用一輩子與她談心。
他在舞臺上十分奔放,卻在生活中內向害羞,在這個要求“知行合一”的社會裡,他是個矛盾的存在。
但是矛盾,往往是立體的支點;而立體的人,往往是更加鮮活的存在。對於很多千禧年之後才初聽歐美歌壇的中國歌迷來說,Backstreet boy、Westlife和佈蘭妮這些甜蜜的“夢幻嗓”是最初的啟蒙,而當視野橫向拓寬,逐漸瞭解歐美樂團的繁華與傳承時,樂迷方知vocal系歌手才是聖壇的建設者,皇後樂隊便是在這之中不可取代的一塊基石。
盡管讓皇後樂隊取得商業突破的歌曲《Bohemian Rhapsody》在中國不如《We Will Rock You》和《We Are The Champions》這兩首出名,但此歌確實是皇後樂隊的代名詞,也是這首歌的創作者Freddie Mercury短暫而輝煌的人生的寫照。
《Bohemian Rhapsody》中文譯名為《波西米亞狂想曲》,全曲將近6分鐘,曲中無重復副歌,而是由許多支離破碎且風格步調南轅北轍的部分構成。它依靠著歌劇、重金屬、清唱等唱腔,時而猛烈時而呢喃地表達著神遊意識流與噩夢色彩。歌詞在犯罪、告別、求神、和自我慰藉的分割片段中達到統一,像極瞭Freddie Mercury從一個不甘平庸的亞裔小孩,一路努力成為歐美巨星,卻在生活上頻頻失控,讓表面毫不在乎的他內心不知所措地惶恐。當他終於與世界和解時,世界早已不是本來的面目,所以在旋律的最後,也隻能聽到他娓娓地低聲傾訴。
在皇後樂隊最經典的1985年LIVE AID演唱會上,這首歌是他們的開場曲,此時剛浪子回頭的Freddie Mercury,面對全世界,深情地唱出最悲傷的歌詞:
Mama, woo~
媽媽,嗚嗚
I don’t want to die,
我不想死,
I sometimes wish I’d never been born at all……
我有時候希望我從未存在過……
那一刻的他,可能想到自己愛過一個女人,她們差點結婚;想到樂團也曾動蕩,大傢合合分分;想到從前跟男友吵架吵到失聲,第二天節目現場破音;或者他什麼都沒想,隻有音樂和歌迷讓他沉淪。
就是這樣一個人,靠著光明中黑暗、混亂中傳奇的人生,擁有瞭這樣一部以他最經典作品命名的電影,擁有瞭多年來源源不止的追憶與偏愛。
其實,很多人對皇後樂隊最經典的兩首We字流行歌並不一定感冒,它們爛大街,它們正能量,它們適合做汗淚交替的背景音樂……但不曾有身臨其境的熱血,不一定能體驗到這兩首歌曲的精神內核。這部電影,是把已沉寂的皇後樂隊再次打榜給大眾的成功載體,它讓每一個不曾為皇後瘋狂的觀眾,都能感受到他們對自我獨特定位的堅持,對音樂精益求精的態度,對追求寫入搖滾殿堂的向往,和對樂迷參與互動的渴望。意識形態達成共鳴,音樂才格外悅耳與激情。
盡管電影為瞭制造戲劇沖突,並未按線性敘事,為舞臺而生的Freddie Mercury並不是得知自己染上艾滋病後才在演唱會上綻放全部力量。但那時現實裡的他一定沒有想到,自己正如歌詞一樣,已與死神越來越近。
那場演出之後,皇後樂隊陸續又推出瞭3張專輯,還做瞭創紀錄的全球巡演,Mercury更是挺到去世的前一天,才向公眾承認自己的病情。如此幹脆、勁爆而璀璨地過完一生,所有的歧視與困境都脆弱地不值一提。
很多人渴望相互公平的感情,可惜的是,愛從來不是對等的,按斤兩來衡量的,那叫交易。一個如Freddie Mercury這般生活混亂不堪的天才傻瓜,總是用他的敬業讓你包容他的不完美,用他的純粹讓你心疼他的小落寞,這是致命的吸引力。倘若與他戀愛,一定是殘缺中完整,興奮中疲憊,理智中智商下降,卻還是覺得不虛相知相識。
愛和迷戀,是這部《波西米亞狂想曲》電影呈現的觀感,其他可以完全不提。畢竟,No Time For Losers,The Show Must Go On。
我樂網(560TW.COM)是擁有海量、優質、高清的線上看大型視頻網站,專業的網絡視頻播放網站。提供韓劇線上看,日劇線上看,偶像劇線上看以及動畫、陸劇、美劇、綜藝、泰劇等線上看服務。